
经常有网友问我:“为什么我买的莓茶南宁配资公司,和你描述的不一样?要么苦涩味重,要么没什么回甘?” 这很可能是因为,你买到的莓茶本身就“不对劲”!当今的网购市场乱象丛生,太多人正喝着买到的“问题莓茶”而不自知。
今天,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,为大家揭秘莓茶市场上常见的三大“坑”,看看你中招了没?
第一坑:用“陈茶”冒充“新茶”
市场上存在一批卖低价莓茶的商家,以直播间和某多多为主。因为他们的卖价本来就定的低,正常品质的莓茶他根本没利润。因此,他们会专门来收“有问题”的莓茶,一般在上半年占比多的就是“陈茶”,他们把陈茶重新包装,当作新茶售卖。
莓茶其实讲究喝新茶,平常我在售卖的过程中也是跟客户说不要买太多,最多买喝一年的量就OK了。存放过久的莓茶,它的香气、包括它的有效成分黄酮都会逐渐的氧化流失。
陈茶的白霜经过长时间的氧化看起来会偏黄,还有一股陈味,以烟味居多,冲泡后的茶汤颜色也会更深,口感沉闷。(图中是正常品质的芽尖莓茶)
展开剩余68%第二坑:用“一级、二级芽尖”冒充“特级芽尖”
那些卖低价莓茶的商家,一般上半年将陈茶销售完了之后,下半年就会定制用“一级、二级芽尖”冒充“特级芽尖”,这也是他们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。
特级芽尖只取最顶端的嫩芽,长度在5-8厘米左右的芽尖,芽尖嫩黄酮含量高,当然价格也贵。而一级、二级芽尖,采摘长度长,下面一段的梗甚至有些都木质化了,黄酮含量微乎其微,虽然成本降了不少,但黄酮含量要比特级芽尖低的多,口感也差了不少。
但可气的是,这些商家是以特级的芽尖来卖给你的,中间他做个促销,让你觉得他还给你便宜卖了,很实在。实际上......
第三坑:用老叶、粗梗冒充“野生莓茶”
自媒体平台发展了这么多年,我以为这种骗局已经没有了。但最近已经有好几个网友让我帮他看看他买的是不是野生莓茶了。无独有偶,他们给我看的都是老叶茶,说是自家老人没事到山上采的,价格呢比特级芽尖稍便宜点。
确实,野生莓茶的生长环境独特,采摘难度大,数量稀少。有的商家他也就是利用这一点,打着“野生”的旗号,卖的却是纤维粗糙、黄酮含量低的老叶。真正的优质莓茶,不管是野生也好,种植也好,他讲究的是嫩度,老叶茶的营养成分远低于嫩芽尖好几倍,长期饮用,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养生效果,而且口感也是要么苦涩要么无味,根本无回甘可言。
给大家的真心建议:
买莓茶,一定不要只图便宜。一分价钱一分货,在农产品领域是硬道理。
其实像我们这种做了多年莓茶的商家,成本结构大部分已经能够自己控制,价格体系都是已经很稳定的,不会去像很多直播间一样天天动不动就在做活动,活动来活动去,最后吃亏的还是商家和消费者;我的顾客今天在我这里买了莓茶,不用担心下次再想买的时候我会换莓茶的品质或是涨价。
发布于:湖南省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